吴卫平博士1984年赴德留学,1992年获德国亚琛大学(University Aachen)工科博士,为海外2家世界500强集团工作共18 年。曾任德国MAN集团公司研发设计部和信息系统部总经理,后加入全球第一信息化管理软件公司思爱普SAP公司,先后任产品首席构架师、咨询部经理和全球研发服务中心总监,管理分布在全球研发机构的研发团队。2007年担任法国空中客车世界最大客机A380生产的信息管理项目解决方案规划师。吴卫平博士于2011年入选四川省“百人计划”,2013年公司获得“最具成长潜力的留学人员企业”奖。
2009.10-现在 首席执行官 中国成都四平软件有限公司。
德国名校博士,精通德语、英语、日语、法语,曾担任美国最大不锈钢厂建造的总项目负责人和构架师;曾任职全球商用软件巨擘思爱普公司(SAP)服务总监,担纲空客A380飞机总装设计信息化管理构架师;服务过百余家世界五百强企业……
这些辉煌的经历,对于49岁的德籍华人吴卫平来说,已经淡然。割舍熟悉的生活环境,放弃名企的优厚待遇,如今,吴卫平毅然选择了在成都创业,创建成都四平软件有限公司。
“为什么到这个年纪了还要回国创业,折腾受苦?”很多人对吴卫平的选择难以理解。大多时候吴卫平都报以微笑,但是他知道自己内心深藏着答案,“我有颗中国心。”对于自己的职业历程,吴卫平他笑称经历了 “三次革命”、“两次创业”,而这些转向总是扑在时代浪潮前沿。
A
赴德读博却被航天领域“拒绝”
1963年,吴卫平出生在湖北一个偏僻的乡镇,他自幼就对科学有一股强烈的好奇心,一心相当工程师。1979年,16岁的他就参加了全国高考,并且如愿以偿考上华中理工大学(华中科技大学前身),学习机械制造专业。
大四那年,吴卫平参加留学选拔考试,年仅20岁的他以优异成绩考取(前西德)亚琛大学,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。由于此前从未接触过德语,留学前,他与同批次的准留学生们被安排进入广州外国语大学培训,一般人需要一年半时间才能过关的入学语言考试,他仅花了3个月时间便顺利过关。看似顺利的背后,吴卫平其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,“一天得记300多个单词,吃饭睡觉都想着。”
怀揣着求知的渴望,吴卫平满怀憧憬,踏上了求学之路。由于跟随的导师从事太空失重研究,成为一名航天领域研究员的梦想开始在吴卫平心中萌芽。但是,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,他最终被这一领域“拒之门外”。得知消息后,吴卫平抱着被子哭了整整一晚。最终,他选择了钢铁民用研究方向。
B
曾服务百余家世界五百强
博士毕业那年,27岁的吴卫平加入了求职大军。理所当然地,他希望进入钢铁工程领域,学以致用。“那时候思维面很狭窄,”吴卫平回忆,当时年轻的他眼光还局限在传统的硬件工程领域。让他也没想到的是,后来自己的职业方向会和管理服务沾上边,跟随着时代浪潮在变换前进。
世界五百强曼集团(MAN),成为吴卫平首家工作单位。在这家公司,他实施见证了多个“绿草地项目”,曾任美国最大不锈钢厂建造的总项目负责人和构架师,一座座钢厂从图纸变为现实……
2000年,在原公司已做到中高层领导职位的吴卫平,却选择了离开。他已经意识到,朝阳行业也在变换主角。经过朋友的引荐,吴卫平成为全球商用软件巨擘思爱普公司服务总监。2006年,他担任空客A380飞机总装生产设计信息化管理构架师,整合了法、德、英、西等多国生产线。说起那段经历,吴卫平眯起眼笑了,“年轻时航天研究的梦想得到了些慰藉。”
而后,他先后到访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,服务百余家世界500强,工作对象多是世界五百强CEO……
C
放弃高薪回国来蓉创业
虽然在世界各处来回漂泊,但吴卫平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。2002年,吴卫平参加“科技创业、报效祖国———2002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”活动,在成都做了3天的短暂访问。
坐在天府软件园的办公室里,望着窗外,吴卫平回忆,“那时,这里还是一片农田。”当时省市相关负责人带领他们参观,为他们描绘这里的未来蓝图。他幽默地笑笑,“现在看来,不是忽悠,很多计划都实现了。”
与成都的“第一次亲密接触”,成就了吴卫平后来到蓉工作、创业的缘分。5年后,当思爱普成都研发中心设立时,吴卫平主动请缨。期间,通过与成都市多个政府部门接触,他感受到了这里优良的创业环境;经历了汶川大地震,他被川人的坚韧深深感染;更关键的是,他看到了这里蓬勃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。
按照与思爱普公司的约定,2009年8月,两年工作期满,吴卫平被召回总部,但扎根成都的念头却已在心中酝酿。回到德国,经过两个星期的辗转抉择,吴卫平决定从思爱普辞职,来到成都创业。
搭上数百万元积蓄,招募团队,以乳名“四平”命名,成都四平软件有限公司创建起来,从事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及汽车和高铁智能软件的咨询与研发。吴卫平也经历着从名企高管到创业者的角色转变,已经习惯出行坐头等舱的他,现在出行都会选择经济舱;惯于住宿五星级酒店的他,如今与员工们一起住在青年公寓,吃在天府软件园食堂。
除了如先前一样做研发、管理,创业后,吴卫平还要放下身段寻访客户,上门推介。去年7月,他到丹麦服务当地一家工业产品设计客户,同时还负责美国、中国的两个项目。连续两周,他一晚上要倒三次时差:在丹麦时间深夜12点与美国客户电话约谈;凌晨4点和中国客户谈;清晨7点,喝杯咖啡赶去见丹麦客户。
回忆最艰难的时候,2010年春节,曾因为暂时的资金周转问题,吴卫平手头只剩下800元钱,“那时都不敢出门。”
D
入选“千人计划”,自称还年轻
令吴卫平欣慰的是,由于多年的工作经验及资源积累,四平软件快速起步。虽然现在公司团队规模仅20余人,但已成功为世界500强德国工业巨头蒂森克虏伯等多个公司,实施ERP(企业资源计划)、PLM(产品研发管理)以及CRM BW(客户关系管理与数据智能分析)。
经过两年多的运转,四平软件已经迈过了创业危险期,走向盈利。分析当前社会的老龄化趋势,在筹建准备了医疗数据库后,吴卫平的目光瞄向了开发医疗健康管理系统软件“仿真医疗”,“通过数据库,进行智能诊断,就像家庭医生一样,对个人健康进行诊断、管理”。他规划这套系统从医院向个人应用推广,今年,就将投向市场。首期市场,他将主要选择偏远地区的医院,“那里医疗资源缺乏,更需要。”
近日,吴卫平入选国家“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”,也即“千人计划”,获“国家特聘专家”称号。对于未来,年近半百的他踌躇满志,拍拍胸脯,笑着说,“我还年轻呢!”成都商报记者 贺华玲 摄影记者 段韵 实习生 段钰曦